姚远的写实派变法

杨心一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中国的写实绘画似乎一直是和它格格不入的,因为前卫艺术和写实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语言。前者是近二十年随着西方美术思潮和消费文化进入中国艺术圈的,后者则是早于解放后前苏联的西方传统绘画风格,经由一些中国画家进入中国绘画界,并快速在七零年代建立起中国绘画的主要风格。因此这两者应该是各自发展,互不干扰的。但是,姚远的近期作品值得写实派绘画的爱好者特别关注。
我最早看到姚远的画是从介绍中国主要写实派画家的书籍和90年代初期佳士得拍卖中国写实派油画的图录里。但是第一次直接看到他的画是我前些年在美国纽约一个重要收藏家的收藏品中看到姚远在70年代末期所创作的写生。我第一次看到这批作品后第一个感觉是这些作品的朴实性及历史性。前一阵子有机会在和姚远访谈中谈到这些作品,对它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1976年,1977年,姚远远赴新疆、海南岛写生,当时创作了一批油画素描作品,那是三十年前,文革刚尽尾声,社会的各个层面还保留着那个年代的烙印。但是冰封已有解冻的痕迹,表现在艺术的审美上已经有了一丝耐人寻味的悄然嬗变的现象。我认为姚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质,表现在这批作品上,他画的维吾尔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人物的素描,已经开始有了许多超脱禁锢的浪漫与风情,虽然这批画也仍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
  姚远出生于1952年是浙江宁波人。现为北京画院油画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75年开始在部队自学绘画,其作品《千里征途上》参加1975年全军战士画展,并被评为优秀作品。1976年入北京画院为油画创作人员。1978年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一年,作品《喀市维族小姑娘》参加北京市肖像画展。1980年《绿色的椰林寨》参加北京市油画展。1984年《挂在树上的草垛》参加北京市青年美展,《汉中风情》参加北京市庆祝建国35周年画展,获二等奖并被北京市美协收藏。1987年《旅途》参加第一届全国油画展。1988年《放学归来》参加台湾高格画廊画展。1989年起,作品在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和美国多次参加展出。1990年《风从西边来》参加东方艺术厅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油画展》。并多次参加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展览。画作多为国内外收藏机构及私人收藏。他和如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的画家为中国写实派重要代表。
  最近几年,姚远正在进行他一连串的“晚年变法”,他将一贯擅长的绘画主题“沙龙式的裸女”,改变为“网路里的少女”。这个新的题材主要是取材于她在网路聊天室挑选到的少女,这些少女平常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上网,在聊天室找到各种各样的对象聊天。有时候就是单纯的交流,有时候则是带有其他目的。聊天室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空间,而他们的时间是由上下网所构成的。姚远在偶然的机会中发掘到这种特殊的族群及这个奇特的空间和时间。在他最早的实验作品中,他在画布上画了一般电脑的桌面,桌面是他的一幅风景画,在风景画上则有一个网路上常见的视频,在视频中显示了一个正在厕所里坐在马桶上抽烟的少女,在这个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姚远一贯以米色调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他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少女的身体的质感,少女和朦胧的背景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以凸显少女在点烟的那一刹那。
  姚远晚年变法的特点从这幅作品中可以非常明显看的出来,他试图寻找另一种写生的方式。从以往传统的面对面到现在以视频为工具来绘画人体模特。我认为,在驾驭了写实技巧二十年后,他已向概念迈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是强调绘画概念的前卫性而是个人性和丰富性。正如姚远在采访中告诉笔者的,他以此作品来表达对视觉文化的认识。在以媒体为主要传播,沟通管道的现今社会,我们如何定位个人的秘密性。他巧妙地将观者放置在一个视频的环境里观看一个平凡的少女,少女看似平凡的动作却引出观者一连串的悬念。
   在最近的作品中,姚远这种概念发挥到了极致:他去除视频这个符号,直接描写了一连串正在厕所被观者观看的少女们。我认为姚远的这一系列作品是深刻的,因为他勇于突破中国写实油画的传统,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比起他同一辈的写实大师们(如艾轩,杨飞云,王沂东)他不断的挑战自己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从绘画的概念上来谈,他把写实绘画中画家和模特儿之间的观看关系转变为观赏者和模特之间的观看关系;简单的来说,也就是观赏“正在”观看画家画的模特儿,在这些作品中他给与了观赏者主动观看绘画的权力,而画家则退到了幕后,以隐喻的方式出现。姚远的晚年变法显示了他的长期热爱艺术和持续不断的创作,更表现了他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深刻的描写。
 
   
   
   
   
   
     
    Tel&Fax: (8610) 52023966 Email: mianlishao@gmail.com Web: www.mgallery.com.cn copyright M画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