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面貌
杨心一
刘峥的艺术创作是相当独特的,这种独特性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为他的创作训练和精神,二为他的作品本身。此次在M Gallery的个展为刘峥的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个展,展示了他自2005年来主要且未公开的作品。
学院外的学院派
刘峥出生于北京,根据他的访谈,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无师自通,他的「涂鸦」布满了课本中。他对艺术的天分和热忱很快的促使他拜师于专业画家宋志坚,一位当时在中央工艺美院,受教于苏联传统写实派风格的中国早期油画家。刘峥从宋先生那里得到了早期艺术启蒙训练。此时主要是集中在写生、素描等基本功的训练,以期能精准掌握形象比例和动态。这种训练一直持续在刘峥自我的艺术训练中,直到他日后的非洲外交官时期(90年代初期)和回国以后,以及现在成为专业画家,他一直都不断的画素描和静物。在他所展出的作品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基本功的痕迹,他的启蒙训练使他了解到学院派风格的重要。在他的作品中,他对人物的描写使用了大量的学院写实技法。他强调人物的正常比例和肌理质感,即使他的画面很复杂,他依旧强调这些效果。刘峥在创作时是根据于事先用电脑合成的照片;对他而言,照片中的题材就是他素描的对象,他利用写实的技巧和效果,简单的就将人物突显出来,同时又和背景巧妙的搭配在一起,在整体灰调子的协调下,他的画看起来统一且唯美,但是他所取有的题材却突显了他不同于学院,写实风格的中国画家;他选材自己裸露的身体、女人、玻璃和变色龙。
刘峥别于纯学院派的风格主要来自于他异于其他中国艺术家的经历,即使刘峥热爱艺术,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进入正统艺术院校学习的机会,而去专修法语。也许是深入的了解了法国文化、历史及语言,刘峥的画里充满了法国的浪漫。主要是藉由画中人物的眼神和形态,他的灰色调也像极了黑白电影中的历史感和忧伤感。其次,刘峥的画更是诗一般的具有激情和神秘。他的画常常是由上述三个元素所组成的,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场景。他的画中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让我们去解开这个谜底。他常将主角人物放置在前景的主要位置,用不同的姿态和距离产生了若离若聚的关系,所以他的作品总是丰富且有变化的。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视觉张力,极具有表演性及戏剧性,让观者的眼睛和心激动起来。他的第三个主题-变色龙则是如画龙点睛般的,加深了忧郁和谜一般的气氛,它带有奇特外貌和强烈及特定的异国风情。
刘峥取材变色龙的原因来自于他在非洲身为中国外交官时的直接感受,而这种经历也是奠定他日后创作风格的关键。正如他自己说的非洲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平凡的人、事、物和自然景观都可以当作是艺术品,充满了朴实且超现实的视觉图像。而正如他在访谈所说的,变色龙是马达加斯加的特产(而他在这个地方待了相当长的时间)。他在这时期大量的"采风",将形形色色的景观都捕捉在他摄影机的镜头下。
虚拟面貌
当我们把刘峥的作品和其他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不难发现刘的作品是非常独特的,大大不同于典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会发现常见的中国符号(像是著名的政治人物等)。相反地,却是一些简单的符号:人,玻璃和变色龙。对艺术家来说,他借由这些元素的结合来反映一个虚拟空间:玻璃代表的正是这种虚幻的场景。我认为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个概念,更据体的将它和中国城市变化连接起来。艺术家所提到的虚拟空间,不单出现在我们熟知的网路世界中,也可以在当代中国城市里找得到。但中国城市快速且大量的改变外貌后,随之而来的是,由消费文化的电子看板和媒体广告铺天盖地构成的虚拟世界。在刘峥的作品中的变色龙正是具有"虚拟"的效果。它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化身上的颜色。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变色龙的"虚拟情境"往往是在于反应突发危险。它借由变化外貌来保护自己。在刘峥的作品中,它所强调的"虚拟情境"是否暗示城市现实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果是,那么刘峥用隐喻的方式来批判人在当代现实社会的生存状况,而自我保护不正是基于此的自然反应?所以,我认为刘峥的作品是深刻和当代的。
 
   
   
   
   
   
     
    Tel&Fax: (8610) 52023966 Email: mianlishao@gmail.com Web: www.mgallery.com.cn copyright M画廊 版权所有